电视总共有八个台,我只能听懂两个,其中一个是CNN,每天除了民主党内部选情的更新消息(共和党的nomination前两天尘埃落定已经没有新闻价值了)就是上个月美国的就业人数又下降了几万。估计如果把这几天台湾的电视节目用英文播的话,内容应该也差不多。所以我每天回来做饭的时候基本就只听BBC World了。不过即使是BBC也不免时不时要讨论一下美国大选,实在是那个国家的起伏对全人类来说太重要了。
其实引得我忍不住也凑热闹来说大选的除了BBC,还有前些天在牛博上先后看到的两篇关于这次美国大选的文章。先出的一篇写得比较有趣,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点睛的段子:'奥巴马最爱的一句口号是:“The time for change has come!”重复的次数太多以至于自己也开始犯晕,在新罕布什尔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喊着喊着喊成了:“The time for come has change!”电视里传来的还是同样庄严的、中学男生演出莎士比亚话剧式的长音,台下的人头们又一次无可救药地沸腾了。'
我思想比较龌龊,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联想到come的另一个意思,实在是笑喷了。——当然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最后的那个词应该是changed。领会精神。
后面一篇体现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条理清楚,论理缜密。其中最接近真理的是这句:‘当麦克凯(John McCain)的选举几乎失败的时候,我的朋友玩笑说:“你的麦克凯不行了呀!”我则玩笑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够帅。”’
这两篇文章有意思的是都是从选民的角度去看候选人,nostalgia对选民怒其不争,恨他们看不出Obama的肤浅;drunkpiano则期待选民觉醒,“我希望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民主选举不是选“明星”,而且是选择公共生活的方式。”不过两个人也都有迷失。第一,现在进行的是Primary,所以投票的都是政治觉悟比较高的,所谓有很强的conviction,所以对真正大选时候选民总体的代表性有限;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广大的选民其实就是这样“愚昧”的,当今彻底被电视和互联网左右的选民更是“愚昧”,与其说期待他们选出最合格的政治领袖,不如说他们是在选美,或者选秀——再这么下去以后美国总统用短信投票选就可以了。Primary尚且如此,十一月Election Day的时候,这种倾向会更明显。
来看看“愚昧”的历史:举个远的例子,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电视辩论的时候不仅形象差而且选的衣服也有问题,灰色的西装在当时黑白电视上完全和背景融为一体,结果尽管他的广播演讲要效果好得多,还是输了比赛;举个近的例子,马英九不仅政见和政绩乏善可陈而且演讲也毫无激情,不过他长得比较好看,所以能打败王金平,虽然王无论从能力上还是从人脉上都远在马之上。不过,说句实在话,台湾当今政坛最具领袖风范的是吕秀莲,可惜她这次不参选——不过就算她参选,跟马英九站在一起也赢不了多少选票。
今天有点晚了,明天接着谈选民的好色和政党的对策。
P.S.:nostalgia文章中提到的罗老师讲过的笑话,我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出自Paul McCartney,是不是他原创就不清楚了。话说有一次他开玩笑对John Lennon说:I hate racists and the coloured people.列侬回答他:看来你还是这么想了,否则你根本不会这么讲。大意如此,出自Coleman写得那本列侬的传记,这会没在手边,还在坐船往这边漂呢。
再P.S.:以前没怎么注意nostalgia的文章,他写得比较少,以后值得关注,一是因为他的文章很有趣,二是因为今天去他的地盘参观才发现原来他也是佑派:他家门上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两句话:“我未曾珍惜的 我不再拥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