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年份变成了2009还是不大习惯,所以依然说点旧事。
某杂志请尾葵姑娘写专栏,她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推说自己忙,把我抓了壮丁。因为虚荣心作祟,就答应了。好在编辑宽容,每两三个星期交一篇千字文,政经八卦加些海外奇谈,她几乎从不改我的文章,偶尔删几个字也是为了篇幅所限。
不过凡事都有第一次,下面是被拒的第一篇,据说是认为我的评价不够公允,不能仅以专栏文章来评价一个经济学家。天可怜见,我说的就是他的专栏文章,我哪有本事评价他的专业建树。不过也好,以后就把被拒的文章贴在这,权当存档好了。
======================
不再似旧日熟悉的你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尘埃落定以后,各种流派的专家开始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大动荡。金融学家认为是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过早开放,导致热钱得以 从容进出;技术派讨论的是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优劣短长;反对全球化的宏观经济学家自然不会放过声讨富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掠夺穷国的机会。
籍着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推介,我找到了最让我叹服的一种分析。1998年初一位年轻的美国经济学家写了一篇题为《亚洲怎么了?》的论文,用不长的篇幅和三个简单的公式构建了一个模型,解说何以在通胀不高、就业良好、没有高赤字、而且彼此经济形态有很大差异的东南亚到东北亚各国会发生如此规模的金融危机。
简要复述一下他的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致命症结在于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出现了偏差。以最典型的印尼为例:当时苏哈托的亲信把持着印尼主要经济、金融命脉,国 内外资金通过与这些苏家势力的合作投资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虽然要付买路钱,但是结果通常是赚了归自己,赔了有政府担着。一时间似乎 一切都进入了一个理想的循环:有政府支撑的金融机构发出大量高风险的贷款,这些投资推高了房价,高房价又反过来提升了高风险金融资产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泡 沫破了,政府刚开始还可以托得住,但是破产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政府总有托不住的时候。于是刚才还皆大欢喜的循环反过来了: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机构倒 闭、倒闭的金融机构再进一步压低房地产价格。这里的核心是政府在幕后扮演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在从泰国、马来西亚到韩国的亚洲新兴工业国都或多或少存在。
这位从独特的视角看穿迷雾的经济学家名叫保罗•克鲁格曼。我没有读过他赖以成名的国际贸易研究,倒是因为对他十年前鞭辟入里的分析印象深刻,前几年去普林斯顿看朋友的时候特意跑到他任教的大学的书店里买了两本他的书,里面收的是他在《纽约时报》 的专栏。一读之后不免大失所望,在锐利的文风后面不见了理性的分析,透出来的却是一种偏执。简要复述一下所有文章的要义就是:凡是美国的问题都是共和党特 别是布什政府造成的,凡是共和党特别是布什政府做的都是只为最富裕的极少数人谋福利、都是损害大多数美国人民利益的。同一个调调的文章读多了不免有些让人 犯困。
看厌了这类文章的还不止我一个。2003年11月,同样是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在另一篇对他的评论中说:“(克鲁格曼)的文章突显一种日渐增强的趋势,那就是把全世界的问题都推到乔治•布什身上,甚至不惜扭曲经济学原理来完成这种批判。”
今年10月克鲁格曼凭着早年的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研究独自获得2008年 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获奖之际正值又一场更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同样是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开始,不过这次倒下的第一张牌是美国“政府支持的企业” 房利美和房地美。我很好奇他对这次危机的评论,于是上网找出近来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翻了一遍。果然没有出我的意料,他一面大赞英国布朗政府银行国有化 是拯救世界的良药,一面继续深揭狠批共和党政府的不作为,完全不去顾及从卡特到克林顿的民主党政府在纵容甚至推动“两房”不负责任的贷款行为中扮演了和十 年前苏哈托家族类似的角色。如果说奥巴马痛斥布什政府、高喊打到贪婪的银行家不仅能占领道德制高点而且还能赢得选票的话,克鲁格曼每周两篇这类专栏文章倒 是证明了五年前《经济学家》给他的评论到今天依然适用。
某杂志请尾葵姑娘写专栏,她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推说自己忙,把我抓了壮丁。因为虚荣心作祟,就答应了。好在编辑宽容,每两三个星期交一篇千字文,政经八卦加些海外奇谈,她几乎从不改我的文章,偶尔删几个字也是为了篇幅所限。
不过凡事都有第一次,下面是被拒的第一篇,据说是认为我的评价不够公允,不能仅以专栏文章来评价一个经济学家。天可怜见,我说的就是他的专栏文章,我哪有本事评价他的专业建树。不过也好,以后就把被拒的文章贴在这,权当存档好了。
======================
不再似旧日熟悉的你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尘埃落定以后,各种流派的专家开始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大动荡。金融学家认为是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过早开放,导致热钱得以 从容进出;技术派讨论的是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优劣短长;反对全球化的宏观经济学家自然不会放过声讨富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掠夺穷国的机会。
籍着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推介,我找到了最让我叹服的一种分析。1998年初一位年轻的美国经济学家写了一篇题为《亚洲怎么了?》的论文,用不长的篇幅和三个简单的公式构建了一个模型,解说何以在通胀不高、就业良好、没有高赤字、而且彼此经济形态有很大差异的东南亚到东北亚各国会发生如此规模的金融危机。
简要复述一下他的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致命症结在于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出现了偏差。以最典型的印尼为例:当时苏哈托的亲信把持着印尼主要经济、金融命脉,国 内外资金通过与这些苏家势力的合作投资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虽然要付买路钱,但是结果通常是赚了归自己,赔了有政府担着。一时间似乎 一切都进入了一个理想的循环:有政府支撑的金融机构发出大量高风险的贷款,这些投资推高了房价,高房价又反过来提升了高风险金融资产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泡 沫破了,政府刚开始还可以托得住,但是破产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政府总有托不住的时候。于是刚才还皆大欢喜的循环反过来了: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机构倒 闭、倒闭的金融机构再进一步压低房地产价格。这里的核心是政府在幕后扮演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在从泰国、马来西亚到韩国的亚洲新兴工业国都或多或少存在。
这位从独特的视角看穿迷雾的经济学家名叫保罗•克鲁格曼。我没有读过他赖以成名的国际贸易研究,倒是因为对他十年前鞭辟入里的分析印象深刻,前几年去普林斯顿看朋友的时候特意跑到他任教的大学的书店里买了两本他的书,里面收的是他在《纽约时报》 的专栏。一读之后不免大失所望,在锐利的文风后面不见了理性的分析,透出来的却是一种偏执。简要复述一下所有文章的要义就是:凡是美国的问题都是共和党特 别是布什政府造成的,凡是共和党特别是布什政府做的都是只为最富裕的极少数人谋福利、都是损害大多数美国人民利益的。同一个调调的文章读多了不免有些让人 犯困。
看厌了这类文章的还不止我一个。2003年11月,同样是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在另一篇对他的评论中说:“(克鲁格曼)的文章突显一种日渐增强的趋势,那就是把全世界的问题都推到乔治•布什身上,甚至不惜扭曲经济学原理来完成这种批判。”
今年10月克鲁格曼凭着早年的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研究独自获得2008年 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获奖之际正值又一场更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同样是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开始,不过这次倒下的第一张牌是美国“政府支持的企业” 房利美和房地美。我很好奇他对这次危机的评论,于是上网找出近来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翻了一遍。果然没有出我的意料,他一面大赞英国布朗政府银行国有化 是拯救世界的良药,一面继续深揭狠批共和党政府的不作为,完全不去顾及从卡特到克林顿的民主党政府在纵容甚至推动“两房”不负责任的贷款行为中扮演了和十 年前苏哈托家族类似的角色。如果说奥巴马痛斥布什政府、高喊打到贪婪的银行家不仅能占领道德制高点而且还能赢得选票的话,克鲁格曼每周两篇这类专栏文章倒 是证明了五年前《经济学家》给他的评论到今天依然适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