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7, 2009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昨天说到《泰晤士报》,想起关于这家报纸名字的争论,好像是从董桥的书里看来的。林行止建议恢复人家的本来身份,同时为了同《纽约时报》区分,称该祖师爷为《伦敦时报》。董桥不为呼吁所动,坚持古雅风格,继续抱“泰晤士 ”。我是觉得既然叫了快一百年,大家都知道这是谁家的报纸,信不信雅不雅都不是问题,就不妨一应叫下去。

林行止的书我已经不看了,偶尔在飞机上拿到当天《信报》会翻翻林行止的专栏,仅此而已。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David Lodge的Home Truths 里讲到两个牛津的同窗多年以后重聚,剧作家问小说家何以一书成名以后再也不写东西了,小说家叹息道:我也尝试过写剧本,结果发现写出来都像公务员给部长写 的公文。林行止的文章基本就是这个路子,再有趣的事情到了他的笔下都变成四平八稳的准论文,数据翔实调研准确,可是风格实在是太乏味了----上面提 到的给报纸改译名的主张倒是也符合他的一贯风格。想看对时事的insightful的评论我宁愿去看Financial Times 的专栏或者一些经济学家的博客,不仅内容有意思而且文章写得也有趣。

说到林行止就不能不说张五常,一个原因是张曾经皮里阳秋的揶揄过林行止。当然他的书我也早就不读了。同林行止正好相反,张早年的文章颇有些原创性,风格也 还踏实。这些年是文风越来越天花乱坠,内容基本是满嘴跑骆驼。当然骆驼也不是满世界随便跑,通常是圣上想让它们往哪跑,张大师就能把它们往哪里赶,还在外 人面前做出一副“别人都是瞎子只有我张某人的慧眼能发现这个地方的水草最肥美”的架势,一路赶出了个“中国已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凭着这一套本 事,认是美国的通缉令悬着,照样可以舒服的在天朝住下去。

说起张五常又不能不说林毅夫。都是揣摩上意,境界实在是相差太远。林毅夫基本就是硬拍,上风说我们只有往东走才能实现GDP增长9%,他马上就从理论上论证何以南北西都走不通。都是芝加哥出来的,这高下怎么就差的这么多呢?

曾经有一次林在一个研讨会上演讲结束,满屋子的人不知道是被他“形势大好”的报告说服了还是被他讲睡着了,总之没有人发声。我实在看不过他志得意满的样 子,发了一通很不主旋律的评论,然后请他再评论。能看出来小林同学有些不舒服,不过风度还是有的,干脆不理我说的,把刚才自己的总结发言又重复了一遍算应 付了事,随后马上拿钱走人。

当然林还不是最没有品的,还有那个张维迎,呵呵,就不必说了。牛津真是更丢人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